Monday, November 30, 2009

“名記者是新聞的產物,大記者是文化的產物”

分享一篇我覺得寫得很好的文章,王鼎鈞先生是臺灣一名散文寫得很棒的作家,也曾在報社任職:

記者與作家-王鼎鈞

有人做作家做不好去做記者,也有人做記者做得很好去做作家,失敗的作家有兩條路,做記者或做教員,成功的記者也有兩條路,做官或者做作家。報紙是記者的前方,作家的後方,文壇是記者的後方,作家的前方。

 七七抗戰發生以前,中國的青年人有朝氣,肯上進。那時有個說法,青年最認同的形象是:黃埔軍校學生,新聞記者,土木工程師,外科醫生。(那時一般人認為中醫長於內科拙於外科,亟須西醫補救,合格的西醫為稀有傑出的人才。)

 那時的新聞記者大概穿深色的中山裝,胸前左上的口袋裡插著「金星牌」自來水鋼筆,傳說他的那枝筆有魔力,他寫下誰的名字誰頭疼發燒。那時的工程師穿工人的粗布服裝,大手大腳,時常從口袋裡掏出計算尺來東量西量,據說他的這把尺能量出來地球多大。外科醫生給人的強烈印象是戴口罩和橡皮手套,那時沒有塑膠,大家說他殺人不用償命,因為沒留指紋。那時黃埔軍校的學生還鄉探親,只見他穿黃呢軍服,戴白手套,天子門生,鐵打的少尉,紮武裝帶,佩短劍,他用那把劍殺人不償命,因為他殺的是敵人。
 有一夜我作了一個夢,夢見自己佩短劍,口袋裡插金星牌自來水筆,戴橡皮手套,拿著計算尺。年輕愛做夢,這是難得的好夢美夢。

 和尚也要招待記者

 新聞記者布衣傲王侯,見官大一級。新聞記者總是飯局不斷,「和尚吃十方,記者吃十一方,和尚也要招待記者」,這話不假。有一老兵說,抗戰八年,道路流離,他看見多少人挨餓,新聞記者總有人供應三餐,所以他後來把女兒嫁給記者。內戰時期,長春斷糧,官方說餓死十二萬人,野史說餓死三十萬人,有錢的人拿一棟房子換一碗米,房子還有、米沒有了。除了達官,有三種人不會餓死,軍人,美女,新聞記者。

 文藝沙龍找我來談說新聞記者和作家的因緣,我看兩者難分難解,有人做作家做不好去做記者,也有人做記者做得很好去做作家,失敗的作家有兩條路,做記者或做教員,成功的記者也有兩條路,做官或者做作家。報紙是記者的前方,作家的後方,文壇是記者的後方,作家的前方。大英百科全書有一個很長的名單介紹「作家記者」或「記者作家」,用詞顛倒中寓有褒貶,前者文學成就大於新聞建樹,後者似乎相反。

 好記者也是好作家

 有些好記者也是好作家,在我心目中外國有海明威,馬克吐溫,蕭伯納,毛姆,約翰根室,莫拉維亞;中國有蕭軍,徐訏,蕭乾,張恨水,王藍,范長江,曹聚仁,南宮搏。還有梁啟超和于右任似乎可以入列,但是又未便高攀。

 現在南京大學有「作家記者班」,廣東有「作家記者俱樂部」,網站有記者作家網,山東大學有文學新聞傳播學院,這些都顯示作家記者合流。新聞寫作的方式是否因此發生改變?記者越來越像作家、還是作家越來越像記者?這是新聞研究所的論文題目。

 新聞記者不是容易做成的,他得有外向的肉體,內向的靈魂,他熱情勇敢,同時冷靜周密,兩個不同的靈魂裝在一個腔子裡。他是好人,懂得一切做壞事的方法,他不做壞事做好事,但是他為了做成一件好事往往要先做壞事,相反的特質,矛盾統一,稀有難得,上帝用特殊的材料造成的破格完人。

 天下太平記者無光

 新聞記者天天遇挑戰,時時有壓力,他吃的是英雄飯,憑一身武藝,水裡來火裡去。他是一個「不能輸的人」,而勝利的果實很快就腐爛了,運動員拿到金牌,他的榮譽可以維持四年,報紙記者的勝利只有二十四小時,電視記者只有兩小時,廣播記者也許只有十分鐘。同行競爭,你死我活,聚光燈照在誰身上,誰立時成為箭垛,相識滿天下,忽然最孤獨,春天迎接挑戰,路上沒有蝴蝶,夏天迎接挑戰,樹上沒有葉子。

 我在報社打工的時候社會新聞掛帥,在很大的程度上,社會新聞就是犯罪新聞,採訪社會新聞的記者是王牌、是紅人。我跟一位社會版的明星記者鄰桌而坐,只見他每天挺胸抬頭出去,垂頭喪氣回來,他忽然發現人民的道德水準極高!天下太平無事,找不到兇殺、貪污、強姦、拐帶人口、捲款潛逃。一天沒有獨家,他在採訪組貶值,一星期沒有頭條,他在老闆眼中貶值,一個月還不見驚世駭俗,他在同行中失去尊嚴。有一天這位明星記者喟然歎曰:「我去殺一個人,回來自己寫,他們誰也寫不過我。」記者身處此境,父子不能相救,兄弟不能相顧,夫妻同床異夢,同行都是冤家。他們羨慕作家,一同說故事,一同朗誦新作,切磋琢磨,種種佳話美談。

 名記者與大記者

 一般而論,作家的工作很安全,新聞記者卻上了「最危險的職業」排行榜,名次緊緊排在警察礦工之後,位居第三。(服兵役是權利義務,並非職業,所以軍人沒計算在內。)我喜歡恩尼派爾,他的風格至今留在我的作品裡,他在硫磺島戰役採訪時被日軍的狙擊手射死。二戰戰場留下的紀錄,有一次「十天內死了七名記者」,有一次「一顆砲彈炸死五名記者」。據保護記者協會發表的訊息,二○○三年全球有六十二名記者殉職,其中十五名死於伊拉克,單是四月八日這一天之內就有七名記者受傷,次年五月二十八日,伊拉克境內又有日本記者兩人死亡,六月十日,BBC記者一死一傷。二○○三這一年,全世界有一百三十三個記者被本國政府逮捕坐牢,還有許多記者因揭發黑幕遭黑社會打傷。

 我們恭維記者,當面稱他是名記者、大記者,周勻之在他的「記者生活雜憶」中自嘲,名記者是「有名字的記者」,大記者是「年紀大的記者」。名記者不易,大記者更難,腦筋快,膽子大,運氣好,一條新聞可以名滿天下,若要大格局,大氣派,恐怕百年難遇一人。

 葛雷葛萊畢克

 何謂大記者?一九五三年,好萊塢拍過一部電影叫「羅馬假期」,奧黛麗赫本演一個年輕的公主,葛雷葛萊畢克演一個美國記者,情節不必細表,公主天真爛漫,沒有防人之心,記者推動事件發展,乘機「偷拍」了她許多照片,足可寫一篇轟動兩國的新聞,那樣記者可以得大名,公主的聲譽和王室的尊嚴卻要受到嚴重傷害。最後記者把照片送給公主做訪美紀念,他放棄了新聞報導,等於放棄了普立茲獎。人散劇終,葛雷葛萊畢克獨立大廳之內,導演用仰角給他拍了一個鏡頭,拔高他的形象。這時他是「大記者」,不是名記者。

 何謂名記者?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。某年非洲某一地區大旱,赤地千里,某記者驅車經過災區,烈日當空,不見人煙,只有一個幼童坐在乾裂的土地上,奄奄一息,旁邊站著一隻兀鷹,這隻以腐肉為食的猛禽顯然在等那孩子死亡。記者停車拍照,然後趕回辦公地點發稿,那張照片登在各國的報紙上,我也在中文報紙上看見了,孩子又黑又瘦,衣不蔽體,脖子已無力支持頭顱,兀鷹的體積幾乎比孩子還大,目光陰沉盯住孩子的身體,背景則是一望無垠寸草不生,誰能拍到這樣一張照片也算曠世奇緣,那位記者的大名立刻傳遍世界。有人問他那孩子後來怎樣了?他不能答覆,這就是名記者而非大記者。

 名記者是新聞的產物,大記者是文化的產物。

 記者熊掌作家魚

 我是讀報長大的一代,後來有聽廣播長大的一代,然後有看電視長大的一代,上網長大的一代,上帝造人,媒體加工,代代人氣質不同。看人挑擔不吃力,作家看記者,越看越有趣,見過幾位了不起的採訪記者,上天不拘一格降人才,亦俠亦儒亦梟雄,能耐天磨真好漢,惹得詩人說到今。他們的故事今天一言難盡,不堪回首,新聞媒體慘澹經營,記者耗盡青春打前鋒,不眠不休,患得患失。世事無常,英雄無覓,回想我們當年那些貪瞋痴都隨雨打風吹去,早知道隆中高臥,省多少六出歧山。

 我不想做記者,只想做作家,人壽保險費比較便宜。記者是熊掌,作家是魚,我一直坐在魚與熊掌之間左顧右盼。作家空間較大,有不朽的作家,合時的作家,受人崇拜的作家,崇拜別人的作家。巴爾札克立志作家,有人警告他「藝術沒有中產階級」,意思是如果不能最高,只有完全失敗。我發現作家也不拘一格,鏗鏗鏘鏘的作家,嘻嘻哈哈的作家,奇文共賞的作家,孤芳自賞的作家,不專心的作家,不後悔的作家。有人如此介紹我:「這是最有名的作家,」對方一怔:「哦?沒聽說過!」你沒聽見過的作家仍然是作家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