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October 22, 2010

上海攝影集

0 comments

開通了新的tumblr記錄6天的上海觀察:

Some Shanghai A Day

:)

Thursday, October 21, 2010

Lo Sono L'Amore

0 comments

冷艷熱情兼具的Tilda Swinton戲裏詮釋的Emma很唯美。

意大利的San Fermo
在鄉間的Emma終于不是Emma, 而是童年的那位俄羅斯少女。



我喜歡那漂亮整齊的頭髮。
Emma與兒子Eduardo。悲劇的前奏。
Emma和同性戀女兒Betta。
Emma和“廚師”Antonio。爲了我身平看過最美的sex scene, 大家要去看哦(雖然電影好像上映到昨天爲止,哈哈)。可以媲美白先勇的《遊園驚夢》。

Monday, October 18, 2010

推荐:《立女》- 吴韦材

0 comments

取自《联合早报》自聊室 2010年10月18日 http://www.zaobao.com.sg/fk/fk101018_007.shtml

由于地位的特殊,以及自我认同的复杂,她们都活脱脱成为由古至今一道道被逼扭曲的心理风景。

  知不知道司马相如的卓文君、汉武帝的卫子夫、唐玄宗的杨贵妃、 吴三桂的陈圆圆、咸丰的慈禧,甚至武则天,她们都有什么共同点?

  她们全是妾。

  电视坏掉几天,动物纪录片没得看,手边又翻开了苏童的《妻妾成群》,深感这些牺牲在封建刑场上成群成堆的女人确实不简单。由于地位的特殊,以及自我认同的复杂,她们都活脱脱成为由古至今一道道被逼扭曲的心理风景。

  在古代,纳妾是封建社会所认可的制度。妾的来源,最初是从战俘中挑出能用别浪费的女人,后来就从战败方的陪嫁队伍里挑选,发展到后来,妾就从战利品变成封建时代男性另个阵容壮观的性欲库存,男人相互馈赠、交换转卖,纳妾风俗虽在各朝各代有别,但时至今日小老婆二奶情妇等各类名堂依然存在。

  我开始以为“妾”的字义是来自“站在一旁的女人”,啊原来不是。东汉刘旭在《释名》中说,“妾,接也,以贱见接幸也”,而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“女子有罪者为人妾”。

  其实两位所说都是妾的流变,真正源头在殷商甲骨文里。“妾”的甲骨文是“女字上面有一把凿”。别乱想,“凿女”之义来自战俘刑罚,或剃发,或刺瞎,或去肢,或在较有姿色的女人额上凿一个字。古代这些被凿字的女人除了奴役劳作也顺便沦为泄欲工具,只有一些得到奴隶主真正宠幸的,才能称妾,以有别于正妻。

  但再成功的妾,也不过闺房内能跟男人说几句话,一出了厅堂,就得听所有人的话了。就算《红楼梦》的平儿,稍有说话余地,但就连自己房间也没有,夜里就睡在贾琏王熙凤房外头通道上,有需要就直接进去服务,俗称“通房”。又比如贾母吃饭,能侍候陪饭的是王、邢夫人,王熙凤属明媒正娶,也够格,至于赵姨娘这些原本只是丫头的妾,靠边都靠不上。更多的妾就如《金瓶梅》的孙雪娥,沦落厨房,一辈子滚烫热辣受尽指使,才是最凄惨的命运。

当然,武则天是个罕例。太宗时,她只属“站楼梯口”级数,太宗对她兴趣也不大。武媚娘机灵处,是一直善于铺路。太宗一死,自己先退入寺庙再还俗,等上了高宗的床,先铲除皇后正室的障碍,再来凌驾于高宗之上,一个妾,不只当上正室,更终于当上皇帝。这不仅是野心与权力的配合,眼光要宽阔,思维要清晰,步步为营,是个吃脑的女人。哪像慈禧?原属“贵人”,心胸狭窄,不学无术,花样搞尽,装模作样垂帘听政,帘子后面再怎么坐正,仍是家庭伦理片里的小女人而已。
  但一般的妾,要突破地位的冲线率就没那么高了。像孔子,就是由一名叫颜征的妾所生,也因此在他成名前一直受人歧视,甚至连成名后他想安排生母与父亲合葬都没可能。

  或许更叫人唏嘘的是杨贵妃。玄宗在贵妃之前都不知已宠幸过N个女人才轮到她。这个与贵妃相差几十岁的老头子,文史上一直当他是情种,其实玄宗后宫何止三千?当时恭候宠幸的女人总数是四万。听好,四万,这不仅是中国史上最高纪录,恐怕也是全世界的最高数目。说白了玄宗就是个老色迷,女人多的是,难怪为保住自己一条老命匆匆赐死杨玉环,此恨绵绵无绝期,不是玄宗的悲剧,是封建时代的二奶悲剧。

Sunday, October 17, 2010

热天气下想念雨天

0 comments

如果清凉的雨天等于好天气,那么,最近好天气啊好天气......您怎么都不复返?

分享一系列某天从巴士窗望外的雨天情景:














Happy Recess Week!

Friday, October 8, 2010

沒國,就沒家

1 comments



"如果每個人都選擇離開,這個地方就沒了。沒國,就沒家......"
--陳真,《精武風雲-陳真》

最近,一直提到要'報國',所以一些想出國尋工作、尋生活的念頭漸漸淡了。不是完全打消,但至少畢業后的幾年内也許想留下來為這裡做些什麽。有些人會問,這個'國'到底為你做了什麽,讓你萌起'報國'念頭?但我認爲答案很簡單,因爲生於這裡,不管地方是虧待我或款待我,作爲人民最起碼要還回這塊土地的養育之恩。像是昨天和佳敏、勁禾聊起'朋友'的概念的時候時,佳敏說,認爲如果一位朋友對她特別好,她就會想對她好一些。雖然同意,但,至少對於我,感情的付出與回報難以對等,所以只要覺得一個人/一個東西/一個國家值得我對他/它/她好,那我會跟著知覺走。反正,對我來説,'報國'在現代的含義裏,可能已經不需要流血流淚、赴湯蹈火,所以損失不會太大吧。

"Every country deserves the government it has"
--Joseph de Maistre

制度雖然重要,但制度批評后,可以改進。不管多緩慢,都還是有進步的餘地。對於一個country或nation來説,也許人民的靈魂才最重要,但在我看來,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有點缺。

再來,昨天看《精》時,發現電影對於情感的煽動力太強了。幾個武打招式、幾個鏗鏘口號、幾段臺詞后,勁禾轉過頭問我,"你是中國人嗎?"我竟然答,"是。"這種國與族的區分太亂了。當電影裏中國人的形象被glamourised時,坐在電影院裏的新加坡華人/所謂的華僑,心裏想的也許是,"打倒日寇"、"我們是中國人"。但是,踏出電影院后,恢復理智,我們不再是中國人了吧,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是什麽人。

"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" (以下有一段被'勁'了,自己猜吧)

Sunday, October 3, 2010

40元看徐克

0 comments


昨天還在對著照片嚷嚷說徐克導演好帥,今天就爲了他的新片付出了很大的金錢代價。全因爲......兩張買錯的戲票......

結果兩個人看戯,花了40元買了四張票,這還是頭一遭。問我值不值得,我只能答,電影好看、戲票太貴、藝術無價。唉......

很喜歡看精彩的武打場面,還有巴儸克式的宮廷華麗、那類似巨大無比自由女神像的通天佛塔、無限的特效、徐克的大膽乖張......結果覺得即使不是Lau Tak Wah,也會一樣享受這場體驗。

再別説打打殺殺,最近我想得用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、背部脊椎、口腔或任何致命部位,我才有心思在電腦前打字記錄心情。部落格stagnant已久,朋友逼我恢復寫作狀態,我才又像個劍客毫不瀟灑地在這裡飄飄灑灑凜凜,"重出江湖"。但,大俠難免惡塵俗,好引退,必要時請見諒。

最近,也喜歡口出狂言,浩蕩地立下莫名的宏願,像是為籌備死後所該刻下的墓誌銘。但,友人又提醒,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,因此要我牢記、刻印在心裏。

志願不在這裡明説,但好友都知曉,我也在心中貼了張大大的post-it。

昨天,也開始看《新紅樓夢》劇集,難怪最近甚少時間寫作閲讀,因爲盡做些莫名奇妙的事。然而,至少又復習了一遍意思不俗的《好了歌》,溫習人世間的衆多好了、好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