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26, 2010

"不是人"的臺灣新聞界才子



前幾天,閲讀《 早報星期天》時被沈澤瑋的一篇人物專訪給吸引住了。專訪對象是我不太熟悉,甚少聽到他的名字的《商業周刊》創辦人,也是曾擔任《中國時報》主筆的資深臺灣媒體人金惟純。

其中,關於"把讀者放在心裏”的一段我想看了后,所有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停下來好好斟酌这些文字,再進行深刻的反省:

"把讀者放在心裏的信念,成了最深刻的改變。聼起來很簡單的事,但做起來其實很難,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工作環節其實很難。

他說:"我講一個記者好了。這個題目,我的主管喜不喜歡,會不會通過,符不符合報社的方針。在採訪的時候,我這樣子問,或者我這樣子寫,採訪對象高不高興,在寫作的時候,我的採訪對象,我會不會得罪他。交稿,壓力很大,交不了稿怎麽辦?或者我這個稿,會不會通過。你有在想讀者嗎?或者你寫文章,怎麽表現我很有學問?或者我怎麽寫文章,我主管看了會很開心,被採訪者會很開心,你在那整個活動中間,你到底有幾分在想讀者?你做的工作是為讀者服務的,但是你在做的過程都沒有在想讀者,難怪讀者就不理你了,不愛你了。""

真是字字尖銳的措辭。我更得誠實地承認,多少次在寫稿的時候,在採訪的時候,我就變成了金惟純所形容的記者。最後那句“讀者就不理你了,不愛你了”像是任性的言語,卻十分真實地打進心坎裏,讓人深思、反省。我看啊,我離當一個“真正為讀者著想的記者”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,但我會盡量記得這位對我來説簡直是陌生人的話語。

再分享一些金惟純對於未來新聞業的發展的看法:

"金惟純說:"我都跟我們《商業周刊》的記者講,你們現在可以出去採訪人,寫文章,就有人付你薪水,這個事情説不定十年后,不存在這個行業。還是有人寫文章,但是沒有人會付你薪水了。付你薪水的單位不存在了,但是寫文章的人還是會暴紅,寫文章的人還是會有收入,但那個收入是人家付你薪水嗎?可能不是了。"

記者問說,那以後每個記者都要去寫博客了?不寫會失業?

金惟純說:"對啊,你要開部落格(博客),你要把自己定位到很專,你要在那個專的裏面,變得最頂尖,不然可能沒有收入。我跟我們記者講,你的競爭者,你以爲是坐你隔壁的記者,你以爲是友刊的記者嗎?不是啊,你的競爭者是全世界愛寫文章的人,全部是你的競爭者。對這個領域有興趣,愛寫文章的人,都是你的競爭者。在競爭中,你不是佼佼者,你就不可能變成專業。

他分析說,大學新聞系還在教採訪寫作、雜誌編輯,"我說神經病,害死學生,去哪裏找工作,沒有雜質社了。現在的學生20嵗,他職業的頂峰是20年后。20年后,還有雜誌、報紙嗎?""

雖然我完全同意他對於雜誌與報紙寫的悼文,下的死令,但如果真成真,那我會努力經營博客,當愛寫文章的人的競爭者。愛寫文章,這最基本的標準至少有達到了……

聯合早報網:臺灣最大雜誌《商報》創辦人 金惟純:20年后還有雜誌報紙嗎?沈澤瑋(23-05-2010)

晚上要去看法國導演彼得。布魯克《11 and 12》舞臺劇,非常期待,因爲可是一票拿求哦……聽説都賣完了:)

No comments: